- 虎丘
- 又名海涌山。
在江苏苏州市阎门外山塘街。
春秋晚期,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,相传葬后三比“有白虎踞其上,故名虎丘”。
一说为“丘如蹲虎,以形名”。
东晋时,司徒王珣和弟司空王珉在此建别墅,后舍宅为寺,名虎丘山寺,分东西二刹;唐代因避太祖李虎讳,改名武丘报恩寺;会昌年间寺毁,移建山顶,合为一寺;北宋至道年间重建时改称云岩禅寺:清康熙间更名虎阜禅寺。
据记载,南宋绍兴年问寺院规模宏伟,琳宫宝塔,重楼飞阁,曾被列为“五山十刹”之一。
古人曾用“塔从林外出,山向寺中藏”,“红日隐檐底,青山藏寺中”等诗句来描绘虎丘的景色,虎丘高仅30多米,占地不过200余亩,但一到千人石和剑池,便觉气势雄奇,仿佛置身于绝岩纵壑之间。
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常游虎丘,“一年十二度,非少也非多”。
山前塘河即白居易主持开凿,旁筑塘路即山塘街,号称白公堤。
虎丘有“吴中第一名胜”、“江左丘壑之表”的美名。
自隋代至清末,虎丘寺曾被毁七次,劫后幸存的古建筑仅五代所建云岩寺塔和元代所建断梁殿(二山门)两处,其他都是后来重建。
山上除千人石、剑池外,还有憨憨泉、试剑石、真娘墓、孙武子亭、白莲池、二仙亭、第三泉、冷香阁、致爽阁、小吴轩、拥翠山庄等名胜古迹。
China Attractions dictionary (中国名胜词典). 2013.